返回列表 发表时间:2021-05-09    浏览次数:2165

如何做在职员工的背景调查?

一、背调前期沟通

在开始背调前,针对在职情况需要和候选人有一次沟通,确认是否可以开始该段工作经历的背调,一方面因为在职背调存在风险,通过沟通需要体现必要关怀,另一方面,如果候选人以某种理由拒绝此时开展背调,可以询问、收集及审视具体原因,并且协商可以开启背调的时机。

对于拒绝立刻开始背调的候选人,一定要根据其理由尝试协商,不要对方说多久之后再启动,或者无限期拖延就妥协,通常情况下,他只要和前任雇主提出离职,离职意向在公司内部公开,就可以开启全面背调,所以这个时间节点,就是我们要去争取的最大利益。反面教材我也遇到过,候选人要求入职我的客户之后三个月再启动前一家的调查,理由是不想前雇主过早知道他加入了同业公司,怕对他有所不利,结果三个月后又想延迟被客户拒绝,最后发现在前任雇主竟然一直存在悬而未决的劳动纠纷。

二、阶段性背调

除去候选人表示,已经和公司提出离职,虽然目前在职也可以接受全面背调这种情况之外,通常在职背调都需要分两个阶段完成,首先除去在职工作之外的其他调查模块不会受到影响,如身份,学历,再前一家的已离职工作经历等,按照在前期沟通中出现的不同情况,我们如是来分别应对,以出具第一阶段的背调报告。

1、候选人接受此刻开展背调,但是只可以联系指定证明人。

这种情况我们通常称之为"可信任名单",名单绝大多数是指定了一位上级或者部门内同事,在对候选人的离职动向保密的基础上,配合我们的背调,正常打电话跟进就好,尽量要求候选人提供两位同事,我们可以对于工作时间,职位名称等客观信息进行下逻辑对比,起到初步筛查的价值,如果只提供一位同事,对于时间这类要求精准描述的信息,由于不一定可以查询到人事系统,往往只能参考,这个阶段还不能下定论。

为何不能相信单个证明人的回忆?

您现在立刻马上说出您同部门三位同事具体到某年某月的入职时间,一个月都不可以差,说错一个月算微小差异,说错三个月那就是重大差异了噢,所以这件事我们必须要优先选择相信系统记录。

既然如此,那就让候选人提供一个可以配合查系统的HR咯?

第一,很多非HR部门的候选人确实都不认识HR是谁,也难以提供可以信任的HR配合;第二,被HR知道了离职动向,那还算什么秘密,编完了第一编不出第二就开个玩笑,求HR亲们轻锤……

2、候选人拒绝此刻开展背调。

候选人拒绝背调的理由是不想和公司的人透露离职意向,所以您只需拿起电话,接通该公司前台,说一句麻烦问一下某某部门的某某某今天在公司么,对方只要没说这个人已经离职了,你就可以安心相信在职情况属实。

这个动作有必要么?

这个可以有,因为部分有反侦查能力的候选人实际已经离职,因为一些难以启齿的原因,谎称在职来拖延背调。

有必要做其他动作么?

这个真没有,选择相信我的亲们请直接略过这一大段话,因为这一段我打算开喷那些误导你们无视候选人的诉求,教大家强行做暗调的各路神仙们:你们说冒充大使馆电调,先不说出国背调和雇前背调要了解的信息内容根本两码事,也不说候选人是否愿意配合冒险让你这么尝试,如果对方HR一个电话追回来发现不是大使馆怎么办,再说你真当我们HR一个个都没出过国么?你们说冒充猎头挖人,以造成一种候选人也不知情我们只是感兴趣来问问的假象,哪个上级或者HR能配合你,你觉得你能查到什么?你们说和对方公司一些人关系很铁,旁敲侧击的打听一下,第一对方有可能根本没察觉你要挖候选人,第二就算察觉了也不会出卖你,愚以为,第一谁也别拿谁当傻子,第二谁能保证对方不会和候选人的老大关系也不错,就算不出卖你也可以出卖候选人。我恳求诸仙,在职背调这件事,我吃过的盐比你们的脚还咸,别误人子弟啦,羞先人咧。

综上所述,在这个阶段,大家可以根据身份,学历,再前一家的已离职工作经历等这些未受影响的模块,结合可以联系的在职证明人,候选人究竟是否在职这些部分信息,优先判断下诚信程度,如果已经出现重大差异,已经可以终止招聘流程啦。

三、Offer/合同签署

候选人愿意接受完整的在职背调的前提,通常都是签署Offer或者合同,可一旦签了,后期发现候选人在职经历有风险怎么办?

在与候选人所签订的Offer/劳动合同中,加入背景调查不通过就失效或者终止合同的条款,不通过的标准要细化,如薪酬差异不能超过20%,工作时间累计水分不能超过6个月等等,我抛砖引玉,大家根据公司的诚信红线自由发挥。

四、终结背调

待与候选人约定的全面启动时间临近,请与候选人再进行一次沟通,以确定之前的约定是否可以按时生效,因为基于现实因素,很多候选人给到的时间可能是自己计划提出离职,或者办理好离职手续的时间,出现变数很正常,希望可以给予候选人充分的理解,这个节点如果没有去二次确认,冒然操作,还是会给候选人带来很多麻烦的。

确认没问题之后,就可以正常完成背调了,这个部分需要提醒亲们的是,之前可能联系过候选人的"可信任名单",候选人信了他们,我们可不能轻信噢,之前受到条件限制无法验证这些人的身份是否属实,现在可以正大光明的去完成验证,可别小看证明人身份造假,在我绝大多数的客户的风险等级模型里,这都是最高级别的风险,甚至因此会拒绝录用的呢。

好了,我们的在职背调基本操作流程就和各位分享到这里,还有些特殊情况,篇幅所限无法一概而论,如果各位遇到过什么异常案例比较头疼,辛苦留言我们一起探讨下,更多背调的相关专业知识,请关注我的专栏,最后再复习一下我的口诀:"大胆怀疑,小心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