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表时间:2021-07-27    浏览次数:1322

履历造假会造成什么后果?

从社会角度来看,一个是中国半导体领域,一个是公开的综艺节目,带着造假的履历参与其中,本身就已经在无视职场规则,更是给社会带来不太好的负面示范,可能误导部分求职者铤而走险

从职业道德角度看,从大趋势来看,半导体产业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其本身便是焦点,而弘芯三子却依靠虚假履历、身份信息,大行不义也终究“自毙”。从小职场来看,清华高材生从事的是律师职业,知法犯法,这不仅仅是人品的问题,而是职业操守原则的问题,更是践踏了道德的底线

从公平角度来看,我们看回事件本身,武汉弘芯在2018—2019年期间,便获得几十亿级别的投资,极有可能导致同行的投资获得减少,资金的严重倾斜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对于被淘汰的丁辉来说,实力方面绝对是不输何旻哲的,只不过细节方面的缺失,以及年龄上的劣势。如此种种,难免会让公众觉得造假也并非不可为,哪来公平可言?

履历作为求职过程中的“硬件”,为何却成为了大家热衷的“造假点”,频频“暴雷”?作为企业或HR又该如何对甄别和筛选人才呢?


这里,我们先来看看,履历造假的背后原因。


在知乎上,经常有网友提问:

履历应不应该造假?

履历不造假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么?

这年头,履历不造假怎么找好工作?


部分网友表示,在求职过程中“包装”自己的履历,实属见惯不怪。一些人凭借“华丽”的履历层层闯关并且屡试不爽,这不仅是因为公众本身给履历打上了“标签”,另外还有企业因缺乏背景调查意识而让某些求职者“心存侥幸”。

“简历=实力”的应聘心理

就目前求职市场来看,简历是求职者打动面试官的一个重要工具,逐渐让大众形成对人才评判的标准是“简历=实力”。这容易使得求职者认为履历在很大程度上是代表了个人能力,只要履历足够漂亮,即便HR不认识候选人,通过履历初筛也认为比其他候选人更具有竞争力。这种现象,无形中促使一些候选人选择对履历过度美化,甚至虚构、捏造或者刻意标榜、隐瞒。

获取高报酬的行为动机

部分履历造假行为,背后的原因根本是求职者希望能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或者更高的薪酬。而且履历造假对这些人来说是零成本,“利大于弊”,这家公司面试不成,还可以面试下一家、下下家……一旦成功应聘便是“一本万利”。但这对企业来说,却潜藏着巨大的用工风险。

缺乏专业的背景调查

在中国,很多HR需要同时兼顾人力资源六大板块工作内容,无暇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员工的背景调查。或者,即使有做背调,但背调深度不够,工作履历作为访谈类背调项目,需要从“德”“能”“勤”“绩”四大维度出发,进行全方位了解,对于HR在背调领域的专业能力也是一大挑战。一旦背景调查这一环节把控不严,“假人才”便会纷涌而至。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