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表时间:2023-01-18    浏览次数:1200

前员工违反竞业限制义务后的调查取证方式

前员工违反竞业限制义务后的调查取证方式

一、线上调查:

1、充分利用“企查查”、“启信宝”等第三方平台,查核有无登记担任法定代表人、监事等职位的公示信息。

2、关注对象的朋友圈、QQ、微博甚至大众点评等生活软件。虽然对象一般会马上朋友圈屏蔽原同事且不发布任何关系新工作的信息等,但往往日常的动态也能漏出马脚。笔者处理过的一宗案件,一个对象在工作日的晚上在大众点评给浦东的一家日料点赞,而据了解,关注对象家住闵行且报备的新单位在静安,据此笔者马上排析该日料店周边的同业公司,很快发现了对象实际已经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端倪。同样,这些细节也常给合法的竞业调查行为提供便利,比如对象的上下班交通工具、地点、周边标志性建筑等,这点在接下来的线下调查中具体阐述。

3、关注新公司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尤其是一些日常活动的照片、视频等。

4、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去看看新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企业的网站、boss直聘等招募平台、法律裁判文书网等等,偶尔也会有些惊喜。 

竞业图片.jpg

二、线下调查:

线下调查,我们会有前期项目跟后期项目之别。之所以区分开,是因为要尽可能地不去惊扰对象,在初期尽量采取比较缓和及隐蔽的方式以减少取证所面临的阻碍。

1、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录制劳动者长期、定时、有规律地出入竞业公司办公地点的视频,具体如下:1.1 部分企业有自己独立的大楼,物业安保等也很完善,这种背景的取证其实反而更加便利,因为只需要拍摄到对象频繁、有规律地进出这幢大楼且包含两到三次拍到进入对应的办公楼层等即可。1.2 相对复杂的是在某幢综合性大楼中的某一层或某一间,且该大厦进入需要预约登记、刷工牌甚至人脸识别等。对于此类的取证拍摄,首先需要攻破如何能够正常进出这幢大楼的问题,比如了解该公司同一或上下楼层的其他公司以寻找预约拜访机会、准业务合作等。笔者曾今在关注对象公司楼上寻找了一家证券公司并成为客户,团队人员在半个月的取证工作中畅行无阻。1.3 物业的监控信息一般是只给在租商户查阅的,证明力很强但获取困难。除非持有法院协助调查令或者能够给出使物业难以拒绝的理由。

2、直接给对象的工作单位地址寄送快递文件,签收记录是证明之一。同理,外卖、闪送均可作为记录。

3、直接至对象公司拜访,指名道姓地要求前台协助联系。以笔者的经验来看,直接拜访的行为建议原公司派人同行。

4、寻找、接洽对象公司其他员工,寻找能佐证劳动者入职有竞争关系的公司的证据。

5、拨打对象公司电话询问该公司是否存在该员工、职位、工号等,如果提前已经获知了部分信息如职位等则要求前台转接、通话、录音。

6、若对象是销售业务类岗位,则可以客户的形式与其对接洽谈,获取其名片及工牌信息等。若能获得其签字的框架协议、意向协议则最好。 

三、其他证据:

1、银行发放工资的记录、社保缴纳记录、个税扣缴记录等,此类证据可申请裁判机构出具调查令。

2、对象的考勤记录、工作群聊天、签订的劳动合同、入职登记表等,但获取难度较大。

3、笔者曾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反向促进了取证工作。比如笔者团队人员曾在某单位门口遭到关注对象的人身侵害,当场报警后取得了接报单,该次出警记录上会清晰记载对象姓名、单位、纠纷原因等,是重要证据之一。

4、有些段位高的新公司为了反取证甚至会搞出社保代交、劳务派遣等这一套。这里就需要在进行以上调查的同时结合实际,了解是否存在多人实际在A公司工作而社保均在B公司、对象在B公司并未实际就职甚至B公司查无实际经营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方法仅仅适用于合法取证以维护自身权益,但是这不能成为公司滥用竞业限制的理由。目前市场上有些公司,滥用竞业协议,恶意扩大受限制人员范畴,更有甚者克扣竞业限制补偿金。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竞业调查结果,可以自己下单自查。这样就能看到竞业调查的结果 ,这对于求职者而言,非常有利,能够及时把握结果,从而拿到心仪的OFFER。具体查询方法是,点击此处(或者扫描图片二维码),然后填入自己的相关信息,支付调查费用,10秒钟就可以收到自己的竞业调查报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