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表时间:2021-03-29    浏览次数:1343

背景调查-工作履历造假:重灾区!

与学历造假相比,工作履历才可谓是造假的“重灾区”!各种手法“层出不穷”,其中48%的简历中都有在公司名称、职位、时间、薪酬、离职原因等造假的现象。
首先是夸大职位。比如有些销售型公司,最低层级的员工就叫做“客户经理”,这是为了便于其接触客户时有一定“身份地位”。这样的“经理”其实是根本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但他在描述自己的时候可能就会说“有带过团队的经验”。
在时间上做手脚的简历更是隐藏了许多“猫腻”,比如一个部门总监提交的简历上显示其在5年内共有两段工作经历,但事实上他在这5年中竟然有多达5段以上的工作经历,其中还有两段的时间均未超过3个月———这种未通过试用期的工作经历成为了他的难言之隐。

在职位和时间上同时造假的也大有人在。一位候选人在某公司工作了10年,前7年一直处于中低职位,后3年升为公司副总。但他在简历中将自己包装成“前3年级别比较低,后7年是高级职位”。这种包装手法不可谓不“巧妙”,因为一般人是很难辨别的,毕竟他已经做过3年的高级岗位,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了。
对于离职原因,有些属于“善意造假”,相对还是可以接受的,比如是因为“薪酬低、遭遇发展瓶颈”而离开,但说成是“想换一个工作环境或者行业”。但是,离职原因的“恶意造假”就不可容忍了,比如因为某些违规违纪行为被前公司开除,“甚至还有候选人在原公司还有法律纠纷没有处理完毕,还被公安局多次传讯过,这种情况他怎么可能对下家雇主主动说明呢?”
还有的简历上描述“曾供职于某知名公司总部”,但实质上可能只是该公司在国内的二三级公司,甚至是合作商或经销商。“还有的夸大公司性质,动辄就夸口说是某某集团的骨干人员,可事实上就是挂靠在国家某部委下的只有两三个员工的企业,名字确实也叫某某集团,相当气派,但只是靠老板某种权力和人脉关系做生意,实际上就是个皮包公司。”

一般来说,市场营销类的中低级员工是夸大自己的薪酬和业绩,中高层则愿意夸大自己所带团队的规模和自己的管理能力;财务类、行政类员工则更愿意夸大自己的薪酬、工作长短以及所在企业的知名度;技术类员工因为绩效工资相对占比较小,他们会夸大底薪,有利于跟下家做薪酬谈判,此外,技术类员工还愿意夸大其在一个项目中所负担的权重,也许他只负责项目中单一模块,但却自称整体管控项目;而管理类员工更愿意把自己塑造成一步一个脚印、快速起步、短期内奋斗到高层的“个人英雄”。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