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高管人员的竞业禁止和竞业限制一、义务的性质不同《公司法》中的竞业禁止义务体现为法定义务;《劳动合同法》中的竞业限制义务属于约定义务,仅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约定为前提。二、义务的承担主体不同《公司法》关于竞业禁止的约束主体限于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竞业限制常见问题1.竞业限制协议未约定补偿金给付或具体给付标准,并不必然导致该协议无效或无约束力。当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的,即可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十六的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
脱密期和竞业限制能否同时适用从设立目的看,脱密期与竞业限制协议都是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然而两者的保护方式并不一致,脱密期是通过让相关员工在离职前与商业秘密隔离的方式减少员工对公司商业秘密的接触,而竞业限制协议是通过限制相关员工离职后自主择业权利的方式避免公司商业秘密的泄露。因脱密期有不得超过6个月的限制,且仅能通过调换工作岗位等方式限制员工,难以起到...
1、用人单位与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在竞业限制协议中对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支付形式有约定的,就按照这个约定。 因用人单位原因不按协议约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在经过劳动者的要求还是不肯支付的,劳动者可以解除竞业限制协议。...
有效的。 劳动合同和保密合同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和保密合同(保密合同可以作为劳动合同的有机组成部分)双方协商一致签订后,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1、非公开性 第一,商业秘密的前提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而其他知识产权都是公开的,对专利权甚至有公开到相当程度的要求。
1、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实际上限于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的人员,不可能面对每个劳动者,企业每人给一份经济补偿金也无力承受。...
在形式上,使用《竞业限制协议》的单独文本或在劳动合同中单章约定;在内容上,明确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应保密事项,补偿金标准、支付周期、支付方式,违约金计算标准或具体金额等项目;在用语及行文风格上,避免诘屈晦涩,尽量使文本通俗易懂,逻辑清晰。...
争议一:竞业限制约定的有无。竞业限制源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约定,故双方间是否存有竞业限制约定往往成为案件的首要争点。 原因(一)形式上,文本载体及文件名称存在混乱。文本方面,《竞业限制协议》可能存在于劳动合同章节、附件或单独文本中;甚至有部分企业提出竞业限制规定存在于规章制度或员工手册中。名称方面,《竞业限制协议》可能被命名为《竞业禁止协议》《不竞...
竞业禁止协议条款无效的五种情形随着商业秘密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越来越多企业更加注重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条款作为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签订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什么情况下条款无效?一、与不负有保密义务的普通工作人员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条款无效。竞业限制制度不仅与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等利益之保护相关,而且更关涉劳动者的劳动权、自由择业权甚至生存...